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168位百亿基金经理自购数据揭秘:张坤们究竟买不买自己的产品?

时间:2021-05-05 18:22:05 | 来源:《财经》杂志

有些基金经理实际上买了不少自己的产品,但并没有用本人名义申购,而是以家属名义购买

文"《财经》记者黄慧玲

编辑|陆玲

近年来,伴随着公募基金的大发展,百亿基金经理队伍迅速扩容。掌管千家万户资产的基金经理们,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小金库的呢?

根据监管要求,基金经理们不能用自己的钱炒股。那么,他们会选择买基金吗?会不会买自己的基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财经》记者结合2020年年报以及最新披露的2021年一季报数据,对168位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进行了手动统计(以下简称“百亿基金经理”)。

本次统计原始数据来源于wind,包含了所有擅长股票型与混合型的基金经理。其中,《财经》记者剔除了指数基金、部分参与战略配售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等低风险基金的管理人,以及辅助管理百亿基金、尚未独立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对于入选的百亿基金经理,选取对应代表作进行统计,或为管理时间最长、或为规模最大、或为业绩最佳。此外,优先选择基金经理单独管理的产品。

超过一半的百亿基金经理自购了基金

统计结果显示,168位百亿基金经理中,有95位购买了自己的基金,占比56%。其中31位基金经理“动真格”,买入单只产品份额超过100万份,这类基金经理占比达到18%;而买入10万份以下“试试水”的也不在少数,占比15%。

先来看顶流基金经理们的自购情况: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在管规模最大的十位基金经理是张坤、刘彦春、刘格菘、葛兰、董承非、谢治宇、曲扬、萧楠、胡昕炜以及杨瑨。其中张坤、刘彦春、谢治宇、董承非、萧楠都持有自己的基金100万份以上。

张坤是公募基金历史上第一位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的主动型基金经理,目前管理规模达到1331亿元,在管产品共4只。《财经》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张坤对旗下所有产品均自购100万份以上。

同属于易方达基金的萧楠也对旗下多只产品进行了大额自购。其中易方达消费精选、易方达瑞恒各自买入超过100万份,易方达科顺买入50到100万份。

十位顶流基金经理中,广发基金刘格菘与前海开源曲扬对代表作的自购数为零。《财经》记者进一步梳理了两位基金经理全部产品的最新情况,均未见自购数据。

哪家公司的百亿基金经理最多?数据显示,居前的公司包括富国基金(12位)、汇添富基金(12位)、易方达基金(11位)、广发基金(10位)。

从自购情况来看,富国基金有6位百亿基金经理购买了个人产品,占到50%;汇添富基金共有7位自购产品,不过多数份额在10万份以下。

最少基金经理自购的公司是广发基金。《财经》记者对10位基金经理旗下多只代表产品统计后,仅找到3位基金经理的自购相关数据。自购的三位基金经理是:傅友兴、吴兴武与王明旭。

易方达基金旗下百亿基金经理众多,基金经理们的自购也非常踊跃。在11位基金经理中,仅有3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未找到自购数据,另外8位基金经理均不同程度自购了产品。除了前述提及的张坤与萧楠外,冯波和郭杰也各自购入了超百万份基金。

自购队伍最整齐、手笔最大的当属兴证全球基金。虽然百亿基金经理只有6位,不过这6位基金经理均自购超过百万份。包括董承非、谢治宇、乔迁、季文华、陈宇、林国怀。

以下是从基金公司维度做的自购统计:

73位百亿基金经理不买自己的产品

数据还显示,有73位基金经理没有买入自己的代表作,占到百亿基金经理总人数的43%。那么,为什么近一半的基金经理们不买自己的产品呢?

首要原因是没钱。

L是沪上一位新晋百亿基金经理。他略带羞涩地告诉《财经》记者:“自己当基金经理不到两年,只买几万块的话也有点尴尬。”不过他表示,后续的新发基金会自购。“肯定要跟客户利益保持一致。”

在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大多数基金经理们也要先解决房子的问题。“我们都是草根出身,早期先满足家庭的吃穿住。我在北京,学区房也是挺大一笔开支。”如今已是头部公司高管的Z告诉《财经》记者。

这些年有了一定的积蓄,Z就买自家公司的产品。“倒不是我们自己说自己公司有多好,只是我只买我能看得懂的。我没有那么在乎收益的高低,更看重价值观的认可度,体系是不是可持续。能赚到钱我就挺开心的了。”

基金经理们不买自己产品的第二大原因是供需不匹配。

Z告诉记者,他管理的产品多为风险偏低的固收类基金,而近两年是权益市场的大年。“出于资产配置角度的考虑,我主要买了我们公司的权益类基金。”

H和Z的情况刚好相反。他是权益类基金经理,但个人风险偏好比较低。他向《财经》记者讲述了他的个人投资逻辑:“我的劳动资产已经放在这个行业了,我的储蓄资产再放在这个行业里,其实是加杠杆。当然,真的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也无可厚非。”

此外,《财经》记者了解到,有些基金经理实际上买了不少自己的产品,但并没有用本人名义申购,而是以家属名义购买。

这种情况一方面与锁定期有关。据了解,基金公司投研人员购买产品必须锁定一年以上,家属买的话则无需锁定,申赎更灵活。另一方面,也有男性基金经理坦言,“家里太太管钱,都由太太负责买基金。”

“如果要赌,也是用自己的钱去赌”

锁定期较长、风险偏好不匹配……一些基金经理眼中的阻碍因素,在另一些基金经理眼里则成了竞争优势。

T是市场上少有践行绝对收益“固收+”的基金经理之一。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优势就是风险偏好比较低,跟他所管理的产品风险等级相匹配。“我的家庭资产三分之二买我自己的基金。我不喜欢相对收益类产品,别人跟我说起翻倍基金的时候,我的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F是华南的一位百亿基金经理。他告诉《财经》记者,他把闲钱全部用来买自己的基金。和许多年轻基民一样,F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买基金。“以前在天天基金网上买,后来有人告诉我在蚂蚁上买手续费更便宜,我就去蚂蚁买,发现并没有,原来我被忽悠了。”

F曾向记者展示他的基金账户。“发了工资、奖金就不停地买自己的几个产品,这样自己也会有些责任心,不会太偏袒某只基金。”

F把买基金这件事比喻成打仗:“做基金经理还是要给大家一点信心,身先士卒。就像打仗一样,自己不冲叫别人冲,说不过去吧?本来基金经理就不能买股票,只能买基金。”

萧楠也曾在公开路演中表达过类似观点。“一个负责任的基金经理,应该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去冒险,而不是用客户的钱去冒险。不能用客户的钱去赌博,赌赢了就拿奖金,加官进爵,赌输了以后换个地方再赌,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如果要赌,也是要用自己的钱去赌。”

他提及,易方达基金非常提倡基金经理用自有资金去买自己的产品。“包括我们的递延的收入,都会买成自己的产品。”

蔡嵩松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网红基金经理。当外界还在争议诺安成长是否在赌博时,蔡嵩松已经用真金白银将自己的身家与诺安成长的命运绑定在了一起。

据业内人士透露,蔡嵩松去年下半年期间将自己的奖金投入其中。从2020年年报中也可以看到,基金经理持有诺安成长超过100万份。而在去年半年报时,这一数据栏还是空白状态。

虽然被网友戏称“半导体指数增强基金”,但蔡嵩松对所投标的的乐观判断丝毫未改。他在2020三季报中鼓励持有人“一起加油,共同见证历史”,在年报中“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最新的一季报中,他更是明确表态:“本轮供给侧缺货的程度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景气周期的时间跨度也有望超出预期,产业的高景气与股价的剪刀差越来越大,黎明前的黑暗,一触即发。”

综上,不买自己产品的基金经理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考虑因素,而买了自己产品的基金经理一定对自己和所管产品充满信心。最后,附上《百亿基金经理自购产品统计(主动权益)》明细:

(实习生路迅对本文亦有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