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侯捷宁
见习记者杨洁
4月2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了2021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他表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总体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的较快增长态势。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79倍。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活力彰显,一季度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7.4%,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7%。5G网络、千兆光网建设和商用加快推进。平台经济、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成长迅猛,线上经营消费场景活跃。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对于主要经济指标,黄利斌进一步介绍说,从宏观数据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速是6.8%,环比增长2.01%;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2%,是2013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工业生产总体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从企业的切身感受看,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79倍,两年平均增幅达到31.2%,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从市场信心和预期看,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比2月份上升1.3个百分点,已连续1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特别是通信业和软件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原因在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增加,很多行业触网并开展线上营销和销售活动,促使平台经济、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加速发展,也带动相关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发展工业互联网,明确“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工业互联网,其核心在于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融入到工业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服务运维等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化手段来重塑产业链。”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与产业附加值,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四方面发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针对我国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从产业数字化方面来看,工业互联网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出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研发、精益化管理等新模式和新业态,促进了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和安全的发展。从数字产业化方面来看,工业互联网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发展,需要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催生了新兴产业。此外,工信部在深圳、北京等地培育了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未来还将加大力度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付一夫看来,接下来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从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数据中心等,切实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底层支撑;第二,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要有所突破,摆脱被“卡脖子”的窘境;第三,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尤其是要促进工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并加快中小企业“上云”,形成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的局面;第四,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重点平台要给予财政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与科技型人才的引进培养等。
“要在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打造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把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作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关键抓手,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让工业互联网平台既能够赋能工业企业,同时也能够充分释放自身发展潜力。”刘向东建议。
黄利斌表示,“十四五”时期,工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补齐基础领域瓶颈短板,推动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大力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布局新兴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