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 贾艺超
当前,国内服务消费端的物流体系虽领先全球,但服务产业端的物流网络仍相对落后。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面国内的物流企业,将单一环节效率做到了极致,但产生不了多少利润;另一方面,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客户的供应链成本又很高。
这意味着,B2B供应链的变革,必须要用技术把整个流程全部拉通,通过供应链的全链条协同,实现结构性降本。这一趋势下,物流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进化方向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来到传化智联杭州总部,发现它早已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个做公路港的传化了。
用传化智联总裁姚巍的话说:“我们要做的是,按照企业客户的刚需将我们的资源、产品、服务重新排列组合,与平台里的物流企业一起把蛋糕做大,把服务做深,让生态圈的成员能分享增量收益。”
B2B供应链的春天
传统的商品流通路径,是从制造厂家开始,经由经销批发商,再由零售商销售给个人消费者。这种模式下,品牌商拥有供应链层面的绝对权力,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因此,这种供应链也被称为“推式供应链”。
过去许多年里,随着互联网对商流和物流的改造,供应链的权利发生了从制造端到渠道端再到消费者的转移,供应链主权从品牌商转移到消费者,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消费行情。这个现象被称为“消费驱动”,消费驱动下的供应链也被称为“拉式供应链”。
过去,由于互联网对商业的改造是从C端开始的,导致占得先机的是与电商相配套的快递企业等B2C企业;并且,从横向规模的角度来看,这些跑出来的企业在规模效应之下,已经把成本优化到了足够低。
然而,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B2C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不足8%,以生产和流通为主体的B2B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则超过92%。这意味着,B2B供应链由于更贴近上游的生产制造端,因此降本增效的需求更为强烈,市场也更为广阔。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10月份,顺丰55亿元整合DP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及澳门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团队和相关科技技术,极力布局供应链业务;2019年10月份,前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京东物流2019年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正式对外提出“供应链产业平台(OPDS)”,京东物流将基于不同属性的产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推动供应链对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与技术赋能;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则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逐渐构建了集仓配、快递、即时配送、农村物流、国际等为一体的立体网络,打通了电商配送的全链路。
这些离C端更近的企业,其供应链变革是围绕消费者体验,试图向B端供应链渗透,核心是通过商品流通链条的打通,减少商品搬运次数,将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以最快、最好的方式送达。
然而,从消费互联网跨界而来的企业,很难靠复制一套2C端的打法来撬动这个市场。产业互联网的前提还是要懂生产,懂制造。
这意味着,B2B供应链有着较强的行业壁垒,尤其是其服务链条更侧重供应端,包含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物流、入厂物流、分销物流等,甚至要深入客户需求做好生产的大计划、小计划。
过去的合同物流,提供的是运输解决方案,大家口中的“供应链”大多还是侧重于物流运输,最多是到“物流+仓储”。用业内人士的话形容,就是“对直客的供应链服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同物流分摊的仍然是企业的成本项;而B2B供应链的核心是整合资源能力和解决方案能力,讲究的是结构性的降本增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B2B供应链的春天来了。而且,这股春风最先可能吹到的地方,就是懂生产、懂制造的供应链企业。
从点到面的结构优化
那么,如今来看,我们如何理解姚巍口中所描述的“做大蛋糕”?
姚巍认为,供应链变革的最终目标,在于用技术的手段打通全链条,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生产计划,再打通采购、物流、销售等各环节,过程中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等的可视可管、可运营。
事实上,过去许多年里,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大多是横向切入供应链中的某一环,通过做大规模,将成本与效率做到极致。而传化智联思考的是从纵切的视角,基于客户需求,从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建立高效链接。
基于上述逻辑,传化智联做了几个动作:
一是连接。通过梳理,传化智联现在的业务版图可以概括为“3+2”——“3”指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网络货运平台和物流服务,“2”指产城运营和供应链科技金融服务。其中,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是最核心的资产,是“地网”;线上网络平台是“天网”;物流服务则是链接和盘活两张网的枢纽。
目前,传化智联开展业务公路港有63个,初步形成了覆盖27个省份的物流骨干网;网络平台业务2020年日交易量超2w单,月复合增长率超25%,平台运营客户超4000家,触达车辆50万辆,服务客户已覆盖到大宗物流、普货运输、快递快运等领域。
传化智联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
二是聚焦。从点到面,传化需要找到企业客户的“刚需”。公路港方面,围绕“货”做功能和运营方式转型;网络平台方面,做大规模的同时,做精产品安全和体验,同时逐步向货主端延伸;物流服务业务方面,优化毛利率低的供应链业务规模,深度聚焦化工、科技、车后、快消4个行业。供应链科技金融,深化与各类业务场景的融合,进一步做实产业金融。
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当前行业从单纯的物流向供应链过渡的一种反映。
供应链解决的不仅仅是客户的单点成本,更重要的是结构性的优化。供应链企业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所累积的真实数据,更能全面反映客户的企业经营本身,而这会成为客户的新型数字资产,对客户后续的生产、市场扩张、供应链优化等都具有指导意义。这样服务的深度,也更能让传化智联与客户企业建立强联系。
从公路港向数字化供应链转型
过去几年里,传化智联着力推动的就是从公路港到城市物流中心,再到数字化平台的转型升级。这一升级过程,大致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核心解决集约化和标准化的问题;第二阶段,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打磨数字化运营的形态;第三阶段,通过平台化的方式,以信息化集成实现互联互通。
对运营人员而言,这种转型升级首先是一种思维上的改变,即从过去的物业运营思路转向产业运营。传化智联浙江大区总经理傅建烽对此深有体会。
在杭州传化公路港,传化智联为某世界500强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了一个华东物流中心,整个场地有1.83万平米。传化智联需要帮客户实现零部件入库、仓储、分拣、齐套、装车等一系列流程管理,这一流程管理涉及70余家上游生产供应商以及16家下游物流承运商。
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打通,帮客户实现货、叉车工、车位、承运商、车辆的精准匹配。平均一辆13.5米的车装车时间约为1.5小时,这种效率优化之下,目前其出库作业峰值已经达到130套(3300多个组件)/天,库存周转效率为0.5天。
整个过程,通过全场景无死角智能监控,傅建烽在办公桌前的电脑上便可做到全程可视、可管理。事实上,让傅建烽感到的惊喜之处不仅仅是运营的高效率,其核心在于解决了客户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等问题。
第一,从成本角度来看。针对此类大客户,传化智联能够提供基地仓模式方案;而针对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业客户,则能够提供统仓共配的前置仓模式;在人力、场地成本逐年走高的情况下,这种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来的成本优化是可观的。
另外傅建烽透露,传化智联也在探索一套流量经营的模式,即按货物出库的套数计费。
第二,从管理角度看。实际上,传化智联以公路港为节点,高效链接了客户上下游的供应商,通过数字化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各方的协同,从而为客户实现了供应商的高效管理。
深度服务客户的过程,同时也给传化智联制造了惊喜。傅建烽表示:“基地仓模式带来仓运配一体化能力,使得我们具备向生产端延伸的可能。如今,客户的一些运输业务也逐渐交给我们来服务,我们再联合平台内的优秀物流企业一起,把服务做得越来越好。”
未来,传化智联还将依托全国性的仓网布局及信息化能力,帮助上述企业中国区孤岛式的转运中心链接成网,中央调度,全程管控上游生产端到下游客户端的端到端履约,实现安全、品质、效率、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目标。
可以看到,传化智联通过做透一家企业,进入一个行业,再带动一群跟着传化做生意的物流企业一起“玩”。如今,传化智联这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国网络,积累服务海天味业、泸州老窖、玲珑轮胎、滴滴出行、一诺威等项目的经验后,逐步开始具备深度服务精益制造、快消、钢铁、化工、能源等细分领域的供应链能力。
生态自然生长
传化智联向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构建生态的过程。
公路港随着深入服务企业端的物流需求,引货入港,逐步形成和港内企业业务共生的生态,也真正承担起城市物流中心的角色,同步线上的一张网对接。在传化智联看来,这种生态是自然生长起来的,而不是建出来的。
一方面,随着引货入港,生态呈现出丰富性。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作为枢纽,具有极强的联动作用。港内丰富的零担专线资源、汽配油品等后市场资源、住宿餐饮等三资源,包括支付、保险线上增值服务,随着项目的引入,丰富生态的同时,也将整个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带动起来。
另一方面,随着供应链的协同,资源产生了很大的互补性。过去,园区建好有一个容释的过程。地产运营的思路在于,通过生态的丰富性加快容释的周期,这一过程中不免带来类似同线路之间的竞争。而产业运营的思路下,其核心在于通过对货源的强接触能力,实现运力端、承运商与货主端的互补性。
做透一家企业,进入一个行业,延伸一个产业,传化智联正通过提供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服务、仓配运物流业务、网络平台服务和供应链科技金融服务等产品的叠加,逐渐助力企业客户做到全网的供应链协同,而这个过程也是传化智联所构建的生态自然生长的过程。
传化智联过去多年构建的线上线下一体网络,正在长出新东西,而市场或许也到了要重新评价这张网络价值的时候。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