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蓝图跃出 专家建议相关企业借好资本市场“东风”
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充分体现出政府实现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建议相关企业提早积极布局。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意义重大
“这次的征求意见稿,展示了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后取得的成就,同时,总结了当前智能制造产业所处的背景与形势,并基于此提出了未来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方向、远景目标、保障措施以及相关组织计划。”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其实也是在推动包括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一系列高技术水平产业整体的协同发展。这些高科技领域的碰撞、融合、发展,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份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我国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相关保障充足。充分体现出了政府未来将加大发挥统筹规划、引导力度,进而实现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董忠云说。
征求意见稿显示,“十三五”以来,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3家。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285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8项;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70余个。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
在重点任务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发展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加速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智能装备制造是智能制造的上游和基础,在产业链现代化和自主可控的发展方向上,加强智能装备制造的研发和生产意义重大。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组装和加工等领域较为发达和领先,但上游自主技术的“从无到有”制造相对缺乏,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面临“卡脖子”的问题,需要通过产学研联合创新来缓解这一问题。
企业需借好“东风”修炼“内功”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网显示,截至4月14日,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成分股共有100只。从行业权重分布来看,信息技术行业占比72.19%,工业占比25.29%,电信业务占比2.52%。
与此同时,目前已有一些主要业务涉及智能制造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年报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相关布局。例如,三一重工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数字化战略”已列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之一,其中提到“以灯塔工厂建设为核心,以数据采集与应用、工业软件应用、流程四化为抓手,实现管控精细化、决策数据化、应用场景化;通过产品智能化和电动化建设,提升下一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布局新赛道,将三一重工打造成智能制造的先驱、数据驱动型公司”。
谈及未来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董忠云认为,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实现远景目标,除了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各种发力方向外,还可以深入挖掘智能制造与我国新基建战略等多个领域的内在协同关系,加强整体统筹规划等。
“事实上,资本市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通过产融结合,做好政府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抓手。”董忠云说,很多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上市公司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这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智能装备制造这种蕴含高科技属性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此外,董忠云表示,对于智能装备制造的相关企业而言,在修炼好自身“内功”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与资本市场的联系程度,做到充分借好资本市场的“东风”,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事半功倍、高速且高质量的发展。
“由于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多数产业领域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效应,因此培育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很有必要,也能够显著增强产业供给质量和规模能力。”陶金说。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