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知名财经播主郑志勇,对话嘉实基金经理吴越和汇丰晋信基金经理陆彬,针对目前市场行情,消费、光伏、疫苗、碳达峰等板块和概念分享了最新观点。查看视频
吴越是嘉实基金的研究部副总监、消费组组长,也是嘉实消费精选和嘉实农业基金的基金经理。陆彬是汇丰晋信的研究总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智造先锋基金、动态策略基金的基金经理。
本文是新浪财经整理的直播间的最新观点——
现在两位跟踪的板块整体情况是什么?
陆彬:保险、银行、地产、券商整个估值水平都不是非常高,我们不认为偏价值的行业里有比较大的风险。
从上而下看,大家对利率、国际关系,是有些担忧的,尤其在过去一两个月,市场回调幅度也大,担忧情绪比较浓。
我们自下而上看,还是能找到非常多机会的。包括大家都知道,很多TMT行业,从去年7月开始调整接近大半年了,出现不少机会。
为什么这轮出现这么巨大的下跌?
吴越:市场上有很多声音,讲美国国债利率也好,讲通胀担忧也好,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很朴素的道理,就是之前涨太多了,要消化,有个去泡沫化的过程,然后才能重新看到不错的预期收益率。
最核心的点是,一个投资品不可能涨到天上去。这么多轮,无论A股还是其他大类投资品,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一个经验,各类资产要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位置才行。
A股前期上涨多了,临界系统已经到了非均衡状态,稳定性在减弱,风险就在加大。
无非要有个什么催化剂诱发它下跌,我们现在归因的这些因素,只是催化剂,最核心的是这是系统达到非临界状态后自然发生的情况。
现在的下跌和2014年、2015年那轮创业板牛市不能类比,那时候大量公司没法通过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业绩消化股价,炒的是劣质标的。这轮牛市的核心资产虽然也有标签,但的确是好东西,无非是用多长时间获得理想回报而已。
今年下半年或明年,这些白酒医药科技板块里很多核心资产、重仓的抱团股还会有机会超预期。
如何看待消费行业?
吴越:大家看消费觉得是个非常简单单一的行业,这其实是个错误观念。消费有很多子领域,可以简单划分为成长、价值、均衡三大类风格。
投资价值类型公司讲究在股价非常便宜时候买,去赚公司价值修复的钱。像养猪养牛这些农业代表行业,造纸家具这些轻工代表行业,特征是有典型的周期性,这些上游中游行业就有周期价值属性。
消费里有大量成长型赛道,尤其是新消费领域,像现在非常火的化妆品、医美、玻尿酸赛道,满足了人口变迁趋势下新兴消费者边际上的消费偏好,是成长型行业。
同时像白酒行业去年出现过几次标的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速能到50%~100%,而且100%的复合增速持续了3~5年。这是很典型的成长型。
另外消费行业里还有大量龙头白马股,比如白酒、乳制品、家电的龙头,它们的估值和业绩很匹配,这类企业适合从均衡风格布局。
所以消费是容纳度极高的行业,全市场4000支标的里有1500~2000支都属于大消费概念。这些标的能满足不同风格偏好,有不同周期属性,也能满足跨区域投资。笼统来看,消费不等于白酒,白酒也不能代表消费。
如何看待现在火热的“碳达峰”、“碳中和”概念?
陆彬:我认为碳中和这个概念正好把未来有结构性行情的主要行业整合在一起,包括新能源、环保、一些周期行业。
碳中和的利好有两个方向,首先碳排放有40%~50%来自火力发电,之后能源结构的改变肯定是政策的重要抓手,包括风电行业会有长远机会。
第二是偏周期和工业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会受益,因为它们的研发投入有一定门槛,研发带来的科学进步和新产品会让整个相关行业受益。
此外这些行业本身估值和基本面就很好,叠加减少碳排放这个理念不仅在全球达成共识,而且在国内也有很高的战略高度,所以这次产业影响会很广很大。
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觉得现在这轮结构性牛市已经开启,碳中和有望成为这轮牛市的主线。
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发现政策出来后真正有深远影响的行业在跌,反而一些偏概念的股票在涨。这其实和当前市场背景是契合的。我们相对看好的行业,估值偏高,现在系统又在系统性回调,所以错配了。我相信在短期风险释放后,大家重回基本面研究,情绪消解,碳中和会成为下一轮结构性牛市的主题。
吴越:碳中和绝对不是个主题,而是长期影响的主线,会在未来十年深刻地整合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各个行业。
如果未来五年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那对消费领域,比如中上游农产品会出现深刻影响。
龙头企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因为龙头企业技术更高,养殖效率更高,碳排放相对中小养殖户会更少。
碳中和的发展是个自我演绎的过程,随着大家对影响逻辑的逐步理解,会出现结构性行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贴个标签马上去炒。这需要深入的自下而上的梳理研究,才能抓住机会。
我们又怎么看待最近火热的光伏和疫苗行业呢?
陆彬:过去几个月光伏行业表现非常好,这不仅是估值原因,同时也是产业链价值原因。大家看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尤其一些重要产品的价格报价开始下调,大家看到了增加需求的确定性,所以对股价产生影响。
吴越:我今年看好疫苗板块,并不完全依赖于疫情,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现在免疫不是永久的,疫苗没法做到一针解决所有问题,之后可能一年打一针,成为刚需。我们判断疫情大概率会常态化,像流感一样每年都会发生,那疫苗也会常态化。
第二是医药子行业非常多,其中的消费服务业长期是成长性赛道,前几年涨幅很大,核心资产估值也很高,长期处在消费升级方向上。它不会因为疫情过去需求就下降,反而会出现恢复性增长。
对医药板块,去年适合用自上而下的投资方法。一开始大家出于恐慌和防御心理,一窝蜂什么板块都买,后来有些行业大规模受益于疫情,像防疫用品生产制造商,去年出现大幅上涨。
今年情况就不同了,各行业各股有不同方向,就需要自下而上进行梳理,不能像去年那么简单了。
今年更适合投资A股还是港股?
吴越:A股和港股从机制设计方面就有区隔。如果想买大消费,还是要在A股投,因为白酒白电这些子行业只能在A股买。但有些行业只能在港股买,像博彩、奢侈品,还有很多大牌只在港股上市,像餐饮龙头海底捞。
我去年年底加大了港股配置,我认为窗口期只有半年。今年上半年港股从全市场角度看会有不错的风险收益比,涨幅比A股好。因为港股基本面跟随内地,流动性跟随全球,今年上半年处在最优环节,A股基本面向上,同时美国流动性还很宽松。在其他任何情况下,投港股都不如投A股。
今年下半年之后A股和港股市场不会有太大差异,还是要从好公司角度布局。
港股非常难投资,因为它没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和货币体系,公司股价天然可能出现永久性损失,所以现在我更多要提示风险而不是机会。
陆彬:中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大部分在A股,包括新能源、光伏产业链、电动车产业这些领域。同时A股一天的成交量比港股高很多,所以A股能找到质地很好,同时流动性很好的公司,这给了投资一个很好的范围。
如何看待近几年出现的A股机构化趋势?
吴越:A股机构化是大趋势,但这个话题当初出现,讨论的背景是大家认为机构重仓的龙头白马股会持续战胜中小市值股票。这其实是不成立的。
像美股不是只有道琼斯、纳斯达克、苹果、特斯拉才涨的,代表中小市值公司的罗素3000指数近几年就大幅超越了道琼斯指数。
而且中国还有流动性优势,资金有外汇管制,中小市值公司不会丧失流动性,依然是未来投资的核心战场。
另外如果把机构化定义为公募、社保、养老资金在股市中占比持续提升,那这个过程确实是不可逆的,而且会持续十年、二十年,这也和美国70年代开始的股市机构化趋势相类似。
现在全民炒股收益超越基金经理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以后投资要看增量资金来自哪里,因为股价是油增量资金定价的,所以需要理解机构为什么选择这些龙头股,研究框架是什么,在这之基础上再选择。
投资需要有什么方法和心态?
吴越:定投实际上比较难操作,因为需要跌的时候持续买,这对很多人很难做到。
我手里这支基金十年涨幅接近十倍,但调研发现50%的人没有赚到钱,这是个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大家把基金投资当作了简单的筹码,用追涨杀跌去操作,而不是去相信基金经理。
为什么大家买房能赚到钱?这来自大家传统文化对房地产的信仰,不加杠杆,不做波段。无论原因是来自自身刚需,还是对结婚的理解,对男方的要求,这都是传统几千年文化带来的。
永远不要用买卖和交易的心态投基金,而要把它当作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和房地产一样,选好赛道选好基金经理,产生信仰。
过去几年核心资产单边上涨,带来大牛市,同时很多非核心资产但有好基本面的行业估值受到了压制。今年的结构性机会可能主要来自于此。我认为整个基金仓位会保持,但结构要做调整。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