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投资赛道!3分钟详解碳中和本质,良机不可错过
本届全国两会审议的
“十四五”规划草案中
有个词儿火了
也给2021年A股带来了个黄金赛道
那就是——
碳 中 和
什么意思呢?
书面定义是:
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是不是感觉九年义务教育
再次受到了考验?

简单来说
就是个人也好、企业也罢
日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碳中和就是
要通过一些方法
实现个人或企业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以个人为例
我们简直就是行走的
二氧化碳排放器
别说衣食住行了
就连呼吸都是
吸进去的是氧
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那要达成个人的碳中和目标
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个办法倒是挺有“判头”的
可以考虑请张伟大律师为你辩护
二十年保底

作为合法公民
谁的呼吸我们都不可能阻止
正确的做法
当然是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对冲
比如——


前者可以减少碳排放
后者可以化二氧化碳为氧气
如果你排放了100kg二氧化碳
而你种的树正好吸收了100kg二氧化碳
那就实现了碳中和
那我们怎么知道
自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呢?
这就要用到一个概念
碳 足 迹——
通过一定公式计算出的碳排放量
例 如
开放冷气500小时=排放311kg二氧化碳
而一棵30年的冷杉
一年可吸收111kg二氧化碳

最美逆行
根据“十四五”规划草案
国家要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
也就是碳排放量见顶,然后回落
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用30年走完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旅程
简直就是Hard plus模式

有人可能会说日本跨度37年
我国也就多7年
也不多嘛

要知道中国的能源特征是
“富煤、缺油、少气”
总结起来就俩字——高 碳
而且
跟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比
我们还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
能源需求也是蹭蹭上升
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居世界第一

再加上
清洁能源领域还存在很多“梗阻”
比如体制、成本、技术等等
大规模发展的基础薄弱
这时候发挥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优良传统
按下碳中和的2.0倍快进键
是我们国家为履行大国责任
遏制全球变暖的——

投资机会
根据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报告
国家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主要分为三阶段

时间紧、任务重
政策、资金将大幅投入相关领域
有专家预测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
碳中和孕育了哪些投资机会呢?
首先是火电、化工、钢铁等高碳行业
可能掀起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进一步提升产能集中度
行业里的龙头公司毛利改善
短期内享受较高的龙头溢价

其次是新能源板块将迎来黄金期
风电、光伏装机将保持高增长
而风力、太阳能的不稳定
也将带动储能设施的发展空间

三是新能源汽车板块
伴随全球碳排放标准趋严
多国加大了购车环节补贴
刺激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

碳交易
碳交易全国化带来的机会
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1972年底通过的《京都议定书》
把市场交易作为减排的新路径
2013年以来
国内北京、天津、上海、湖北
重庆、广东、深圳和福建等8地
相继试点建立碳市场
把碳排放配额作为一种资产
像大宗商品一样买卖

企业在免费碳排放配额用完后
需要购买新的配额
1单位配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今年2月起开始施行
标志全国性的碳市场“开门营业”
专家预测
2021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量或达2.5亿吨
是2020年各个试点交易总量的3倍
随着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越来越多
碳交易标的从二氧化碳扩至其他温室气体
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
累计交易额或超1000亿元

因此,券商人士认为
碳金融值得关注
碳交易可能成为银行券商的新蓝海
可关注绿色金融布局较快的标的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