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经济增长6%以上、“不急转弯” 十大重点透视今年经济发展改革

时间:2021-03-05 11:22:09 | 来源:中国证券报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根据提请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65万亿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时隔一年,经济增速目标重现政府工作报告,调控政策“不急转弯”内涵丰富,预算赤字率、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处处彰显经济运行与宏观政策有序回归常态的信号,社会关注的一些应急政策的到期退出和接续问题也得到明确,“不急转弯”给出定心丸!

中证君梳理了十大财经关键词,透视今年经济发展改革重点。

恢复设定经济增速预期目标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解读:2020年,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打破惯例,没有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政策重心转向“六稳”“六保”。2021年,经济增速目标重现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的信号,这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设定上也有所体现。

今年提出的GDP增速目标既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一致,又为今后设定预期目标作了考虑。同时,淡化绝对数值,突出底线思维,考虑了去年基数陡然降低、国际经贸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影响,留有余地,较为稳妥,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赤字率下调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低于去年提出的“3.6%以上”的安排。

解读:除了下调预算赤字率,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65万亿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这与经济运行与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相适应,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政策基调,有利于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还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在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的背景下,赤字率目标下调带来的预算赤字规模变化不大,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规模也仅比2020年减少1000亿元,高于先前部分机构的预测,保持了适度支出强度,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

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解读:近年来减税降费力度颇大,特别是去年出台了诸多措施保市场主体。随着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之前在特殊时期出台的一些应急政策的退出和衔接问题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这意味着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成为政策重点,既是政策不急转弯的具体体现,避免临时性政策退出过快过猛形成“政策悬崖”,又考虑了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主体运营实际,有利于增强中小微企业在渡过难关后恢复发展、持续经营的能力。

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解读:从央行相关报告和相关负责人解读来看,所谓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就是在总量层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在传导方面,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资本市场: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资本市场方面的表述有所增多,但重点还是稳步实施注册制、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尽管近年来债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规模越来越大,但债券市场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相对不足,需加快推动补齐法制短板,也需要加强应对可能出现的部分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可以预期,2021年我国债市改革发展力度将加大。

扩大有效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解读:“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方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此外,重大工程建设、市政工程、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机会。仅从投资增速来看,今年有望在去年基础上稳步回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

解读:科技创新将是未来数年经济发展的最强音。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置于2021年重点任务之首。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日异月新,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但在光刻机、高端芯片等领域仍存在被“卡脖子”的情况。同时,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已落地或蓄势待发,例如,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解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做好政策衔接的基调已经明确。之前公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乡村振兴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未来几年,乡村振兴都将是一个大主题,涉及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一些上市公司代表委员表示,将把公司发展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把主营产业做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物流运输服务业发展,推动实现乡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房地产:房住不炒、增加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解读:从近期上海、杭州等多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来看,“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将长期坚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也强调,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可以预期,今年房地产仍是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重点则是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多途径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房供给,多渠道解决好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

碳达峰、碳中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解读:这意味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将发生深刻转变。仅从金融角度来讲,绿色金融发展将大有可为。专家建议,制定绿色金融法,明确绿色金融范畴,加快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金融属性,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