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中信证券一纸配股公告,再次掀起市场对于这一再融资方式的热议。
近日,中信证券披露再融资方案,此次中信证券将采用10配1.5的比例向A股及H股股东进行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0亿元,为公司自2002年上市后金额最高的一笔再融资。
事实上,一直以来配股这一融资方式在市场上争议比较大,一方面是因其自身带有的“强制性”,另一方面则是会在短期内稀释不参与配股的股东持股权益。
特别是在近期市场整体下行背景下,高达280亿元规模的配股方案披露后,中信证券股价遭到重挫,公司A股股价3月1日、2日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目前A股总市值3252.38亿元,两个交易日内蒸发270亿元。
但另一方面,对于中信证券而言,配股募资将有助于公司提升资本实力,夯实龙头地位。在配股方案中,中信证券首次提出此次发行为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航母级”券商。
按照公司规划,中信证券将使用不超过190亿元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约占募资总额的七成。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计提信用资产减值损失50.27亿元,同比大增593.84%,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29.6%,业务扩张下资产减值损失风险不容小觑。
配股募资额为六家券商募资总额75%
根据配股方案,中信证券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均为10:1.5,即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1.5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及H股股东配售。
若以公司截至2020年末的总股本129.27亿股为基数测算,本次配售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19.39亿股,其中A股配股股数不超过15.97亿股,H股配股股数不超过3.42亿股。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中信证券配股募资总额不超过280亿元,单笔募资规模为公司上市后最高。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2002年12月首次发行A股募资资金18亿元之后,中信证券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20年分别通过定增增发的方式募资资金46.45亿元、250亿元、134.6亿元,累计募集资金449亿元。如若此次配股募资顶额配售成功,中信证券上市后股权融资规模将达到729亿元。
事实上,配股募资在上市券商中已屡见不鲜。去年以来,A股上市券商中就有山西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国元证券、东吴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完成配股,分别募集资金38.05亿元、39.94亿元、53.5亿元、54.3亿元、59.88亿元、127.04亿元,合计约为373亿元。
而中信证券本次配股募资的上限,就达到了上述六家券商配股募资总额的75%左右。
事实上,一直以来,配股募资在市场中的争议性就比较大。与定向增发有所不同,定向增发主要面向大型的机构投资者,配股募资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由于A股的配售对象为A股配股股权登记日当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上市公司全体A股股东,如果股东想要继续持有该公司股票,则将“被动”进行配股,按照所持股票数量以对应比例进行缴费。反之,若不想参与认购,公司配股完成,除权后未参与认购的股东所持股票权益将被稀释。
因此,不少券商在推出配股方案后,短期内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天风证券研报显示,配股对于证券公司的股价表现影响偏负面。从配股公告日5日/10日/20日/30日/90日后相对沪深300平均涨幅分别为-1.64%、-1.99%、-10.77%、-9.62%、-7.79%。
在2月26日晚首次披露配股预案后,就出现了不少看跌中信证券的声音。3月1日早间开盘后,中信证券A股大跌8%,当日最低价跌至25.01元,为公司自去年7月2日之后的最低价,当日收盘价为25.62元/股,下跌近6%。昨日中信证券再次低开,尾盘报收25.16元/股,跌幅1.8%,A股总市值3252.38亿元,两个交易日内蒸发270亿元。
或将折价约53%发行股份
尽管被动摊薄股东权益的声音不少,但另一方面,根据以往上市券商的配股实施情况,配股价格相较于市价折价不少,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山西证券、国海证券等六家券商的配股在实施中,均采用的是10配3的配股比例,配股价格相较于公告日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折价。
其中,折价最多的为招商证券,配股价格为5元/股,相较于公告日股价折价近74%。国元证券、东吴证券的折价比例约为50%,最低的为山西证券,折价比例接近24%。六家券商平均配股价较市价折价约44%。
基于此,多家机构认为中信证券此次配股的折价率将维持在这六家券商配股折价率的平均水平左右。
按照募资金额上限280亿、配售19.39亿股股票测算,中信证券配股发行价格约为14.44元/股,相较于公告日收盘价27.25元/股折价约53%。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中信证券为A+H上市券商,截至2月26日收盘,中信证券H股股价为16.72港币/股,上述计算的配股价格相较于H股而言仅折价约14%,与A股折价率相差较大。
190亿募资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
那么,中信证券为何要选择在此时进行配股融资?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11月中国证监会就提出了“将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去年以来,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的传闻此起彼伏,尽管两家公司多次作出澄清,但市场对于打造“航母级”券商一直抱有极大的期望。
在本次配股方案中,中信证券就指出本次发行为响应国家战略,并首次正式提出要打造“航母级”券商。
不仅如此,由于证券业本就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本规模直接决定业务规模。特别是在目前资本市场活跃的情况下推出再融资,将有助于证券上市公司夯实和提升资本实力,扩大业务规模。
根据规划,此次中信证券计划将募集资金分别投入到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其中,发展资本中介业务计划使用募集资金不超过190亿元,约占募资总额的七成。
资本中介业务是中信证券近年来重点培育的业务方向,是中信证券利用自身资产负债表,通过产品设计满足客户投融资需求的一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融资融券、股票质押、收益互换等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中信证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达到442.9亿元,位列行业前列。同时,中信证券衍生品业务先发优势及规模优势突出,场外衍生品存续交易量持续排名行业首位。截至去年11月末,公司场外衍生品互换及期权存续名义本金市占率分别为32.52%、16.65%。收益互换、股权衍生品等创新型资本中介业务或将成为中信证券主要增量收入来源。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中信证券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力度加强,过高的信用减值金额则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公司业绩。
去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信用减值损失50.27亿元,同比大增593.84%,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29.6%。
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543.48亿元,同比增长25.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97亿元,同比增长21.82%,业绩规模依旧稳居行业首位,并占行业净利润总额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