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监管直指挂名基金弊端 前海开源和海富通一拖多最甚

时间:2019-08-12 15:19:06 |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全球财说》

有句俗语叫“萝卜快了不洗泥”,意思是说生意人在买卖好的时候,往往就顾不上外观和服务质量了;对应于基金公司,现在有一句类似的话,“基金多了不尽责”。说的是基金公司的“一拖多”现象泛滥。

实际上,基金公司的态度还不如过去的生意人,人家好歹还是生意好的时候,糊弄和对付一下;如今,基金公司业绩做的实在不敢恭维,却既想拼命发基金赚管理费,又想少聘用基金经理省人工费,实乃今不如昔。

《全球财说》依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9日,1533名管理主动股基(股票型、混合型)的基金经理中,只有570名是1人管理1只基金,而管理2只以上的经理占比61%,其中更有181人管理5只以上,11人管理10只以上。

这种现象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近期,不少基金公司收到证监会对新产品申报的新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要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经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需补充这一材料。

这一通知被业内理解为直指基金经理“一拖多”弊端,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一位资深基金研究员告诉《全球财说》,人们常说脚踩两只船的人靠不住,凭啥基金经理一人兼管多只基金,他就能做到雨露均沾、公平对待、百基齐牛?实际上,“一拖多”基金更多的结果是熊基居多。投资人遇到这样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应该慎之又慎。“基金公司为了省钱,不把基金当回事,投资人凭啥高看他们?”此研究员反问道。

据《全球财说》统计,“一拖多”最严重的10名基金经理中,前海开源有两位。论产品数量和规模,前海开源与业内一流大公司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却因这样的排名上榜,套用网络用语,基民也是“醉了”。

海富通杜晓海管理11只产品,越是后来接手管理的产品,业绩越差。这说明,一个人精力有限,先带的娃儿还能多照看几眼,后带的娃儿太多,实在顾不上就爱咋地咋地吧。

同样上榜的还包含富国俞晓斌以及国泰樊利安等人,所管理产品业绩也大多乏善可陈。

“一拖多”基金经理弊端到底有多大,《全球财说》给诸位看官拎出一两家公司说说明白。

前海开源成“一拖多”重灾区

前海开源“一拖多”现象非常严重。公司有7位经理管理基金超过5只,2人管理超10只,分别是曲扬和史程。

曲扬看上去堪称前海开源“最牛”、也是全市场最“分身有术”的基金经理,一人管理了14只基金,独自管理6只、合作管理8只。

担子是逐渐压在肩上的,越压行动越迟缓。曲扬是前海开源执行投资总监,从2015年9月开始管理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A,当年9月接手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A,12月又开始管理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但这仅仅是开始。

2016年,曲扬一口气接手了5只基金。这还不算完,2017年又管了 4只,2018年再加3只。

这么多产品,光从名字看,如中国稀缺资产、核心资源、人工智能、景气行业、医疗健康、强国产业,可谓五花八门,投资策略肯定截然不同。一人兼顾如此多领域,他难道是铁打的机器人,或外太空人?

统计显示,除了少数几只产品借助板块行情业绩尚可,曲扬管理的基金大多数业绩平平。

管理产品多而杂,熊基金怎会少?从表中可以看出,曲扬管理基金中,包括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前海开源裕和A等在内的5只产品,年化收益都跑输了业绩比较基准。

今年以来情况依旧不见改观。曲扬管理的基金中,有8只跑输大盘指数,最惨的是前海开源沪港深新机遇,年初至今跑输大盘23个百分点。

和曲扬类似,史程管理的基金也多达10只,独自管理3只、合作管理7只。

史程是联席投资总监,独自管理前海开源股息率50强、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A,还和同事一起管理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驱动、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主题精选等基金。

史程管理的基金中,前海开源股息率50强可选的公司多数是金融蓝筹股,前海开源沪港深乐享生活基金对采矿业配置较多,再加上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主题精选,横跨了4个行业,史程有多大能耐能精通这么多行业?

不能精通也罢,总得说的过去吧,但实际情况是,业绩居然处于垫底行列。史程在2017年12月接手管理前海开源股息率50强,从那时起,金融蓝筹股走势相对不错,但此基金从那时到现在一直既跑输大盘又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年初到现在业绩落后大盘20个百分点,可谓“衰到家”。

前海开源,听着不错的公司名称,但显然在开源方面做得一般,只能在节流方面狠下功夫。《全球财说》向前海开源发函提出很多问题,希望探寻公司对“一拖多”顽疾的解决方案,但公司方面仅仅回复“我司对基金经理的任命合法合规,符合相关规定”,对其它问题则避而未答。

海富通杜晓海“一拖多”11只越管越熊

海富通旗下基金数量并不太多,杜晓海一人竟然也管理11只基金,这要么是基金经理过于捉襟见肘,要么是公司在其名下有意挂了一些基金,想借此推一推发行。

杜晓海历任海富通定量分析师、定量及风险管理总监,现任海富通量化投资部总监。

他管理的基金中,既有独自管理的海富通量化前锋A、海富通安颐收益A,也有和同事合作管理的海富通富睿A等产品。从其管理历程看,越是后期管理的基金,业绩越熊。这再次证明,“娃儿多了照看不过来”。或者证明,后来的基金仅仅是挂其名下,他根本就无暇管理。

杜晓海2016年开始操刀管理基金,当年6月管理海富通安颐收益A和海富通新内需A,这两只基金2016年跑赢同类,2017年在同类前20名、前40名,截至目前,业绩都处于市场上游位置。

但是,从杜晓海管理第3只基金开始,画风顿变。2016年9月份,杜晓海接管了海富通欣荣A,这是他管理的第3只基金,却管成了一只熊基金。他接手管理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是2017年,跑输同类。

匪夷所思的是,海富通竟然在2017年的6月又让杜晓海管理了第4只基金——海富通富睿A,这只新基金完全克隆了此前一只的熊势,2018年在同类基金中排名近后1/3。

但海富通不管这些,2018年又让他管了5只,2019年再增加一只。

截至现在,杜晓海管理的海富通欣荣A和海富通富睿A,都跑输了业绩基准,一直持有这两只基金的投资人,苦水只能往心里流。

海富通这是要干啥?看不见他的成绩吗?不顾基金投资人的疾苦吗?这种“睁眼瞎”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全球财说》为此向海富通发函一探究竟,但对方一直保持缄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